赤腳上班、徒手吃飯,英語不好又如何?──在美國,那些印度同事教我的事
說起「印度人」,你會有什麼印象呢?
初到美國時,我聽到一些人對他們的評價是這樣的:「你知道嗎,他們都體味重、考試喜歡作弊、工作上愛發表意見但能力不一定強,還會包庇、偏心自己國家的人……」這些刻板印象,在台灣人的留學圈中流傳甚廣。
然而,後來我在設立於美國的印度公司工作,天天和印度同事朝夕相處後,自己卻沒有相同的感受。相反的,在適應美國文化上,他們教了我很多,
綠卡在手,仍被請進美國海關「小黑屋」──那些「二等公民」經驗教我的事
「我家人生重病,自己也因病開刀……。」至今仍記得那一天,我因持有綠卡在美國境外待了將近 6 個月,回美國時被海關滯留在「小黑屋」,只能聲淚俱下地不停解釋自己為什麼待在「國外」(台灣)這麼長的時間。
一般來說,擁有綠卡(永久居留權)的移民,若在美國境外待超過 6 個月,就有可能被海關懷疑移民的合理性,
離職追求熱情,五年後我怎麼了?
🤔 你認為這個世界是結果論嗎?
我認為外在成就上是結果論。
尤其在美國的職場,老闆通常不在乎員工如何完成目標,只在乎有沒有達成目標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注重結果的社會,有誰會在乎第二名、第三名、甚至那個表現失常的選手?
大家只會記得最成功的人。
🚀 不顧一切代價達到目標,讓我在新創脫穎而出
在這種成果重於過程的職場,我一直自豪於自己能夠不顧一切代價地達成目標:
如果明天要需要demo產品,那我就會在今天做出prototype。
如果明天客戶需要產品,那我就熬夜把產品做好。
如果沒辦法請到最優秀的人才,那我就想辦法讓普通人才發揮最大效益。
2023年度回顧:2023不上班但我還在工作,一週只工作20小時會發生什麼事?
🔹2023是我的Gap Year
去年底,我做了一個決定,大量地減少我顧問工作的時數。
我告訴自己,2023年就是一個GAP Year,讓心帶著我走,將會是更多自由和冒險的一年。
🔹自媒體:
1. 成為換日線專欄作家,穩定供搞,並且文章在換日線冬季號紙本書刊上刊登
2. 透過自媒體變現,增加三種收入來源:職涯&創業教練、
擁有美國身分後,一切就簡單了嗎?──身為移民的我,怎麼看多數人眼中荷包賺飽、成家立業的「美國夢」?
「哦,妳已經有綠卡了,那麼不用擔心找工作啦!」記得在求學時期,常有許多留學生這麼對我說,彷彿擁有美國身分,就是找到一份工作的保證。
以留學生的角度思考,這麼說並沒有錯。根據規定,留學生要留在美國工作,除了工作需與所讀相關,還必須由雇主代表辦理工作簽證;更辛苦的是,工作簽證有人數限制,過去不需要抽籤的時代已不再,這幾年抽籤率更是年年下降。根據富比士的報導,想要拿到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簽證──H1B,
今年感恩節,我想感謝的是⋯
認識你們,是我這一年最感恩的事
感恩節快樂!🎉
也許大家對於感恩節的印象
就是美國的過年,一家團聚大吃大喝
吃飽以後再一起去黑五血拼
剛來美國的前幾年
也曾經和朋友半夜在Fry’s(電子產品專賣店)門口排隊等開門搶購
現在似乎都是線上血拼了
但是還是會懷念那些在寒冷的夜裡排隊搶便宜的小確幸
但在所有感恩節的活動裡中
我最喜歡和朋友們分享一年中最讓我們感恩的事情
2023年,是很特別的一年
我因為經營帳號和提供教練服務而有機會更認識每一位追蹤的你們
謝謝你們願意和我分享、
追尋熱情的冒險人生
曾經,我在通勤的火車上為了工作痛哭⋯⋯但現在我踏上了
追尋熱情的冒險人生
「老闆好爛!」
「通勤好累!」
「工作好無聊!」
「想遠距上班⋯⋯」
在日復一日的通勤、工作無止盡循環下
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完全失去動力,感覺每天都是重複無意義的掙扎?
今天我想和你分享
我曾經最初滿懷期待地投入工作
到後來職業過勞、燃燒殆盡⋯⋯
最後找到真正的熱情,建立夢想職涯的故事🌟
.
.
🚂啟程:在火車上創作�
選擇自由工作,讓我找到生命的平靜,擁有人生的選擇權
「老闆好爛、通勤好累、工作好無聊、想遠距上班⋯⋯」
你是否對工作有過這些抱怨和不滿?想要換工作、躺平離職、Gap Year,甚至成為工作時間與地點自由的數位遊牧族;或者,成為創業家,過上只工作、不上班的自由人生?
在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前,這些抱怨我都有過。但當我真正踏入「自由工作」後,我才明白這個字詞的背後並不如人們想得單純和美好。
為何大家都愛看逆轉勝?勇士隊以小搏大的新創哲學
我愛上勇士隊,居然是因為愛新創?!
曾經是大爛隊,後來的勇士王朝...
你也是勇士隊的球迷嗎?
我和很多人一樣,對看體育賽事不太熱衷
但在勇士隊逐漸崛起的2012年左右,卻成為了球迷!
而原因,竟然是因爲
熱衷新創!?
或許你們也和我一樣!
曾經,勇士隊爛到...無法賣票,只能送票
2008年剛到舊金山灣區時,聽朋友說:
「哦!
賣命實習卻沒獲得 Return Offer,是我能力不好嗎?——美國職場給我的「震撼教育」
如果你即將畢業,實習又快結束,這時,你注意到公司正在招收全職員工的廣告,你會怎麼想?
「怎麼沒有找我?!」你心裡突然覺得很慌,質疑難道是自己實習表現不好嗎?
這個故事主角,就是我。當時,我內心小劇場爆棚,覺得自己一定是能力不夠,才會被公司忽略。
在美國沒實習過,對求職極度不利
在美國,大學生大多在畢業前就有實習經驗,沒有經驗的畢業生,在第一份工作求職時會非常吃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