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都說這個點子不錯,但為什麼沒人買單?— 創業者最常犯的市場驗證錯誤
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?
當你想到一個很棒的創業點子,興奮地找親朋好友們討論,他們都說:
- 「這是個好點子!」
- 「做出來我一定會買 !」
- 「太棒了!支持你!」
於是你充滿自信地開發產品,盡全力推出後,等待大量用戶購買⋯
結果呢?沒人買!沒人點擊!沒人在意!
你開始懷疑自己,是不是朋友們給的都是「假支持」?
為什麼當初口口聲聲支持的人,產品推出後卻沒人理會?
其實,這是許多創業者都會犯的錯,我自己也不例外。
我當初也掉入了「假市場需求」的陷阱
創業初期,我開發了一款 「國家公園搶露營地 App」,因為我和朋友每次都要手動不停刷新網頁,才能搶到熱門露營地。我以為這是一個「痛點」,於是問了身邊的朋友:「如果有這個 App,你會用嗎?」
他們的回答是:「會啊!超級需要!」
滿懷信心的我投入時間開發,結果⋯產品推出後,只有十人註冊,更慘的是,後台數據顯示幾乎沒有人真的搜尋營地!
這時我才發現:口頭上的支持,根本不等於人們真的會購買!
真正的購買,是當有人願意掏出信用卡,錢在我的銀行戶頭的時候。
那麼,如何避免這種「假市場需求」的陷阱? 其中最容易執行、成本也最低的方法,就是做問卷調查或客戶訪談!但訪談本身也充滿陷阱,即使我當初也做了訪談,但結果卻失敗了。為什麼?因為如果問錯了問題,很可能讓你得到錯誤的市場訊號,導致開發一個「沒人真正需要」的產品。
這裏我整理了三個最常見的訪談錯誤,看看你是不是曾經也踩雷過!
三個最容易讓你誤判市場的訪談錯誤
1. 問假設性問題,只會得到假市場反應
錯誤問法:
- 「如果有這個產品,你會用嗎?」
- 「如果有這個產品,你會願意購買嗎?」
這些問題的根本問題在於,對於受訪者來說,回答「會」的成本太低了!
人們往往低估未來的困難,並且高估自己的意願。他們可能覺得「聽起來不錯」,但當真正需要掏錢、改變習慣、學習新工具時,他們可能就會開始猶豫。所以,假設性的問題,無法準確預估未來的消費行為。
以這個邏輯來看,更需要做的是去觀察客戶過去和現在的行為,而不是把焦點放在「未來」。
正確問法:
- 「你上次遇到這個問題是什麼時候?」
- 「你當時是怎麼解決的?用了哪些工具?」
- 「你曾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花過多少錢?」
如果他們從來沒為這個問題付費,那代表這個問題不夠痛,不值得付費。如果他們目前的解決方案不完美,但是還願意忍受,代表問題可能不夠嚴重,無法驅動購買!
2. 找錯人訪談,聽錯市場訊號
錯誤問法:
- 找親朋好友來訪談:朋友和家人可能只是出於愛與關心,基於自身經驗給予建議,或者單純提供鼓勵,卻未必真正理解市場需求。他們可能因為不想讓你失望而給出正面回應,也可能因為擔心你的風險而選擇不支持你的創業點子。
- 在隨機社群上問問題:在 Facebook、Threads、X、LinkedIn 或 Reddit 上發問:「如果我做這個產品,你們會買嗎?」這些回答大多來自「永遠不會買單的人」,因為他們只是愛發表意見的旁觀者,而不是你的目標客戶。
- 研究各種社群上的評論:有些人會根據社群上的討論來決定市場價值,例如看到很多人批評職涯教練或算命不值錢,就認為這些市場沒有機會。其實,這些批評的人原本就不是潛在客戶,真正會付費的人,則是那些相信職涯教練能幫助他們成長,或認為算命可以指引方向的人。
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,你所訪談的對象並不是你的理想客戶,因此他們的回應並不能準確反映市場需求。
人們的回應往往受到情感或環境影響,例如親友可能基於愛與支持給出鼓勵,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會買單;社群上的評論可能充滿情緒化的意見,但真正的付費行為往往與這些評論無關。
以這個邏輯來看,更需要做的是去找那些已經花錢解決這個問題的人,而不是問那些「沒有需求」或「只是喜歡發表意見」的人。
正確問法:
- 在接案平台(Upwork、Fiverr、Freelancer)等觀察人們願意為哪些問題付費
- 專業社群與論壇(Reddit、Facebook 社團、LinkedIn 群組)中觀察真正付費客群的需求
- 透過等候名單與預購測試找到適合的受訪者
- 研究競品的客戶群體,是不是哪些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
市場驗證不是聽「所有人的意見」,而是「你的潛在客戶的行為」!如果有人已經在付費解決這個問題,那代表市場真的存在!
3.誘導式提問,讓受訪者說出你想聽的答案
錯誤問法:
- 「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個問題很麻煩?」
- 「這樣的解決方式,是不是很省時省力?」
這些問題都暗示你希望受訪者的回答,讓對方不自覺得順著你的期待去回答「對啊,沒有錯!」因此這些答案沒有實際參考的價值。
大多數的人都是好人,即使不是你的親朋好友,也不想要讓你失望,或者不想顯得不專業,所以很容易被你引導說出你想聽的答案。另外,因為沒有實際經歷,也會很容易不自覺覺得解決方案是對自己有幫助的。
最好的方法,是用開放式的問題,讓潛在客戶自己說出問題,訪談的目標是收集真實的行為,而不是讓對方認同你的想法。這個階段,往往客戶想要的,跟你自己所想的是差距很遠的,在讓客戶自己敘述的過程當中,你會有更多的洞察,發現更多值得解決的痛點等。
市場驗證不是靠「問朋友」,而是靠「問對人、問對問題、觀察行為!」
如果你想真正地測試市場需求,記住這三個訪談的原則:
- 焦點應該放在過去實際的行為
- 找到真正願意付錢的人、目標客戶來訪談
- 讓受訪者自由敘述問題和現有的解決方案
最後想提醒大家,客戶訪談雖然是一種低成本的市場驗證方式,但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好方法,以後再找機會和大家分享。
不過我仍然認為,客戶訪談的好處是能快速執行,也容易融入日常生活中。儘管我常和大家分享這些觀念,但我自己也經常犯錯,不是因為不了解,而是練習還不夠多。因此,我建議大家回顧前幾週提到的「找點子」方法,先選定幾個方向來練習訪談,或許就能激發更多靈感與啟發喔!
你想學會更多客戶訪談技巧嗎?
一起加入《The Mom Test》導讀會吧!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我目前正在籌備《The Mom Test》導讀會!
這次導讀會將由我帶領大家快速掌握《The Mom Test》的精華內容,不用預先閱讀書籍,也能輕鬆理解並參與討論!
透過導讀會,你將學到如何正確訪談、掌握真實市場需求,避免開發出沒人需要的產品。
導讀會預計每次 1 小時,另有 30 分鐘自由交流時間,讓你和其他夥伴一起分享心得、碰撞靈感!
目前正在進行意願調查,10 人以上即可開團!
如果你有興趣,歡迎填寫這份表單,等人數達標後,我會第一時間通知你!
Member discussion